原标题:天桥演艺区:白天不懂夜的“热”
天桥艺术中心。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中午11时48分。
一条毛毛虫从天桥南大街市民广场的花坛爬出来,用了大约三分钟爬过了六七米宽的人行道,到了马路边。看着眼前车来车往的马路,它似乎有些胆怯了,犹豫片刻干脆折返回了花坛,回到天桥演艺区的怀抱。
天桥演艺区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这片区域早在20世纪初就是北京民俗文化集大成者,活跃着各种传统艺人。如今,面积达2.07平方公里的天桥演艺区是对比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建成的演艺集聚区,仅仅在天桥南大街这一带,就有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北京杂技团剧场、德云社等8个大小不一的剧场。2015年落成的天桥艺术中心和天桥艺术大厦,更加引人瞩目。前者填补了北京南城没有大型剧场的空白,以高质演出剧目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后者主要是为天桥演艺区服务,吸引文化企业、文化名家入驻该区。
对毛毛虫而言,在这样的都市核心地区的旅行往往充满了危机,可是这条毛毛虫的旅途却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在它奋力前进的五六分钟里,这条人行道没有一个人走过。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天桥地区曾经是北京最热闹的区域之一,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天桥绝活”更是对戏曲、曲艺、杂技等艺术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天桥市民广场上立着几个天桥艺人的雕塑,钢铁的雕塑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年天桥地区撂地艺人的形象,拉洋片的“大金牙”、数来宝的“曹麻子”、说相声的“穷不怕”、耍中幡的“王小辫”都让人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热热闹闹的天桥。
正午时分,天桥南大街上车来车往,位于路西的天桥艺术中心、天桥艺术大厦、天桥市民广场在初秋太阳的微微炙烤下,显得有些孤独。偶尔经过的行人,要么去往公交车站,要么去北纬路路口的公交一卡通窗口充值,似乎没有人关注这几个庞然大物。两个骑着共享单车的女孩在南纬路的路口等待红绿灯时,指着北侧的天桥艺术中心说:“咱们晚上可以来这边看看有什么演出,现在白天没什么可看的。”
天桥艺术中心门前,一家专门出售三明治的快餐厅里,三四个服务员站着,没有一个顾客。紧挨着快餐厅的是颇有格调的模范书局,书店员工说他们刚刚试营业一个多月,白天主要的人流来自对面自然博物馆的游客,“暑期游客多,我们这里也能吸引一些游客进来,每周一自然博物馆闭馆,这里也会变得冷清。”
到了17时,气温开始降低,天桥艺术中心将太阳挡在了西侧,在楼宇投下的一片阴影里,“黄牛”们开始向路过的行人兜售晚上的演出票。
市民广场四面钟的南侧,一群玩滑板的少年聚集起来,开阔平坦的场地让他们可以自由挥洒,挑战各种高难动作。市民广场周围的台阶,既有附近居民带着孩子骑自行车,也有一些路过的游客在歇脚,大人们疲倦地坐在台阶上,不知道累的孩子跑来跑去。
市民广场向北是北京杂技团剧场和德云社。18时20分,杂技团剧场,一场非遗皮影表演开始入场;德云社的售票处早早就挂出了今日票已售完的牌子,售票员在紧闭的窗口后面整理着什么东西。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买不到票,只能看看墙上郭德纲和于谦演出的照片。
当落日的余晖渐渐消散,街灯亮了起来,整条街都换了一副模样。
市民广场的四面钟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一群统一穿着红色上衣的阿姨带着音响来到四面钟下,“你是我的妞你往哪儿走……”通俗的歌词,以巨大的声响播放出来,显得更加“震撼”,让滑板少年迅速“撤退”。对面绿化带里,自带便携卡拉OK的阿姨原本高调的歌声也被压了下去。
天桥南大街的人行道,似乎也在夜色中复活。川流不息的人群,或是骑着共享单车的“骑士”们,从位于珠市口的地铁站口走了过来,人群到了北纬路路口分成两股,一股右转去看德云社的相声,一股穿过红绿灯继续南行到天桥艺术中心。在人群的必经之处,是一个出售各种流行或经典图书的小地摊,经常有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来看几眼。
天桥艺术中心米色的格栅式的外立面,从空隙间透出红色的光芒,在夜色中格外显眼,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人群聚集在它的周围。开业近两年来,这里已经上演270多个剧目,演出1100余场,吸引观众63.8万人次。
来早了的观众,有的先去旁边的快餐店买三明治果腹,白天冷冷清清的店面这时排起了不短不长的队伍;有的观众则聚集在天桥艺术中心入口前的小广场,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场,偶遇的老朋友们在这里亲热地打招呼,等待同伴的观众站在大大的演出宣传海报前打电话;“黄牛”和兜售小玩具的游商也更多了。
这种热闹有些短暂,前后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随着19时30分演出开场,这一段马路又显得冷清了,偶尔有迟到的观众一路狂奔过来,市民广场那边的广场舞音乐依稀传了过来……
记者思考
聚人气,功夫在剧场外
天桥艺术中心从2015年底开业运营到现在,已经以高质量的剧目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但对天桥演艺区而言,仅仅靠演出来拉升人气还远远不够,怎样吸引更多的人流,停留更长的时间,则是天桥演艺区后续开发需要面对的问题。
今年,天桥艺术中心与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合作推出WOW世界女性艺术节。伦敦南岸艺术中心对天桥艺术中心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样本,那里不仅在音乐厅、美术馆有丰富的演出、展览和节庆活动,即使人们不进入剧场,在公共文化空间也有奇怪有趣的装置艺术和泰晤士河的风景,每年吸引的人流量超过800万人次。
天桥演艺区的打造不仅要关注剧场上演的内容,剧场外氛围的营造也应该多下功夫,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走进剧场去看演出。天桥之所以能够兴盛一时,花样翻新的撂地艺术功不可没。说相声、拉洋片、耍中幡这些形式今天在户外也许不能再现,但天桥艺术接地气的传统不应该被遗忘,天桥演艺区还是应该为街头艺术留出一席之地,也能更好地聚拢人气。比如,在天桥市民广场所在地,如果能有一个下沉广场,吸引一些街头表演艺术家,是不是能够聚拢更多的人气?现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高雅演出毕竟和老北京文化还隔着一层,天桥演艺区还是应该有一些更亲民的元素。
另一方面,餐饮也是聚集人气的好方法,但是现在这个区域里餐饮资源堪称稀缺,天桥艺术中心只有两家西式快餐店,整个天桥地区能够吸引客流的餐饮也不多,不妨在这一地区多引进一些品牌餐饮企业。
天桥演艺区的经营者也意识到了客流不均衡的问题。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朝晖说,整个演艺区还有许多后续工程要完成,最终才能打造成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全业态的演艺集聚区,“位于天桥市民广场地下的印象天桥博物馆、位于天桥艺术中心地下的公共文化空间,都将在9月开幕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正式亮相,丰富当下天桥演艺区的业态。”另外,天桥演艺区还将建设天桥文化传承中心、商业老字号集聚区,并设计文化探访线路来聚拢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