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艺术与世界 未来与现实的桥梁 ——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架设艺术与世界 未来与现实的桥梁 ——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5-08-07 14:07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右四),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左四)参加开幕式并剪彩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等领导和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马利诺亲切交谈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和外国艺术家亲切交流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秘书长刘健等领导参观展览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为获奖嘉宾颁发证书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研讨会现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9月28日,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中央外宣办副主任钱小芊,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等领导,以及来自亚美尼亚、希腊、牙买加、墨西哥、埃及、波兰等国的驻华使节、文化官员,200多位专程来华参展的国外艺术家参加开幕式。
           赵实在致辞中说,美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传达美的力量,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国际美术界的盛会,它秉持鲜明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广泛吸纳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新作参展,以主题展、研讨会等形式,为广大美术家提供了密切交流对话的艺术空间。本届双年展确定的主题“未来与现实”,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美术创作的艺术母题,旨在承继美术创作的优秀传统,表达艺术家们对人类命运和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我们认为,走进现实生活、表达独特发现,是当代美术家捕捉时代符号、传递人间真善美的社会责任;憧憬美好未来,展示人类梦想,是当代美术家抒发美好理想和浪漫情怀的个性创造和具象表达。通过本次双年展,我们将在艺术与世界、未来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以此不断推动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增进各国艺术家的深厚友谊,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自2003年开始举办以来,经过9年的发展,参展国已从42个增至84个,参展艺术家总计近3000人,观众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展示世界各国美术家才能和风采的重要平台。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达到700余件,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精品荟萃、盛况空前。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进一步彰显北京双年展构建和谐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艺术主张,充分展示国际美术界创新创造的崭新成果和和谐进步的精神面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深化国际美术界的合作与友谊,为世界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也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主题:未来与现实
           本次双年展以“未来与现实”为主题,吸引了84个国家的艺术家、700多件作品参展,集中展示了世界美术家对地球生态问题的艺术思考,力图较全面、立体化地呈现全球当下艺术生态,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和期待。“未来与现实”这一主题把未来的精神追求与现实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获得了本届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的广泛认同和热情响应。面对未来,世界各国艺术家自由地驰骋浪漫的想象,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对于美好未来的纵情畅想,也有基于未来理想之上的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既有的作品从容借力传统的样式,把握视觉艺术的本质,凸显艺术家的个人体验和发现,也有的作品着力艺术语言的探索,实现形式拓展方面的创新,为艺术表现打开新的天地。所有的作品共同构筑了一个超越现实、走向未来的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记录着当代人类为了走出现实的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而艰辛跋涉的足迹,也寄托着亘古人类永远的梦想。
           按照北京双年展的惯例,除了主题展之外,本届北京双年展也设有四个特展,包括“印度当代艺术特展”、“亚美尼亚当代艺术特展”、“弗朗西斯科·戈雅版画作品展”、“墨西哥现当代艺术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筹备“墨西哥现当代艺术特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专门组织代表团赴墨西哥实地考察和协商,该特展比较全面地展示墨西哥现当代艺术的特殊魅力。“戈雅版画作品展”所展现的艺术水平很高,虽然是18世纪的作品,但无论构思还是板块技法都很高,表现题材是战争和灾难,与本次展览的主题也很切合。
           据策展人介绍,此次展出的700多件作品,国外作品占据三分之二。在作品的选择上,除了选择一些认为比较好的作品外,还看内容是否对应主题。“我们对作品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要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够被大众理解、接受、认可。”对于外国参展者的选择,一般选择有过专业训练,至少参加过本国或者国际的展览,力求将世界各地的璀璨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油画部分展出了王沂东描写北方新娘的作品《一缕清风》,杨飞云笔下美丽少女的《冥想》,段正渠表现夸张生活的《黄河传说之四》等等。版画部分最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戈雅的160幅版画作品,主要是《奇想集》和《战争的灾难》两大系列,两大重要作品系列同台展出十分难得。
    作品题材呈现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历届北京双年展的参展作品都是以绘画、雕塑为主,第五届北京双年展一如既往,但本届双年展现场展出作品题材呈现多元化势态,除了国画、油画、版画等架上绘画,同时融入了雕塑、装置、影像、玻璃工艺等新形式,从多个角度、多种创作题材,表现世界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这说明在当代艺术中装置与雕塑的边界已变得模糊不清,也说明北京双年展的策划理念和评价标准已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策展人解释,本次双年展仍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虽然表面保守,但是符合中国现代公众的审美需求,也比较符合当代艺术趋势,受到国内外众多参展艺术家的认可。不过经历潜移默化的改革趋势,这种状态将会有所改变。策划委员张晓凌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定位是有学理依据的,不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型美术展览的简单复制。之所以以油画和雕塑为主,也是充分考虑到中国公众的需求,“是为人民服务,而非小圈子的兴趣”。张晓凌还提及,新艺术兴起半个世纪,欧美的公众对重复的垃圾艺术有厌倦的感觉。绘画和雕塑出现回流,“新艺术对它的冲击没有让它死亡,要尊重这一事实”。他强调,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不排斥影像、装置作品,这一届可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憧憬未来,拷问现实。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的双年展,都是以“绘画和雕塑”为主,有不少声音批评过于保守。王镛回应说,此次评选中,灯光装置《重绘未来》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后战争时期》属于后现代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属于准装置。他说:“这次这两个作品被评选为最佳作品,就可以看出,第五届双年展专家评判的标准比较开放和包容,并不是那么的保守,还是有弹性的。绘画雕塑为主的同时,肯定优秀的装置和影像作品。”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尽管我们的双年展始终搭建以绘画和雕塑为主的平台,但也绝不排斥优秀的装置艺术。”与国内连小学生都知道众多国外艺术家名字的情形相反,国外很多人对中国艺术依然知之甚少,“除了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北京双年展就是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舞台。”
           本次展览还评出了包括最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等在内的三项大奖。获得最佳作品奖的是意大利艺术家亚历山德罗·卡迪纳尔的灯光装置《重绘未来》和斯里兰卡艺术家卡兰纳戈达·杜米卡·尼罗斯汗的炮弹雕塑《后战争时期》。获得优秀作品奖的有:墨西哥艺术家亚伯·西门尼斯的布面油画《星际旅行》,津巴布韦艺术家谢菲德·恩杜佐的铁、木雕塑《拔河》,泰国艺术家扎卡拉博的凹版版画《我的父亲》,中国艺术家陈琦的水印版画《编年史No.2》,比利时艺术家莫里斯·帕斯特纳克的平版版画《寓言2》等。获得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的有:康剑飞的木刻版画《作为媒体的艺术——安土重迁No.2》,路昊的布面油画《梦回巴黎》,刘松的雕塑《远方的呼唤》。
           本届北京双年展展览期间,配合主题展“未来与现实”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议题为“艺术的未来与现实”,与会的中外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家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北京双年展作为大型国际美术展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为后援单位,从2003年首届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已进入当代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前沿,成为北京金秋一道亮丽的风景。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