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揭幕仪式,并为顾毓琇铜像揭幕(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与顾毓琇铜像的雕塑者、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亲切交流(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9月19日,为纪念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顾毓琇诞辰110周年和逝世1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顾毓琇文物文献捐赠暨铜像揭幕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等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并为顾毓琇铜像揭幕。同时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李冰、陈建功、高洪波、李敬泽,顾毓琇亲属顾慰庆、顾宜凡、诸葛虹云,以及专家、学者等50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专门发来贺信。
在捐赠仪式上,刘延东发表了重要讲话。她全面回顾和总结了顾毓琇先生的传奇人生与文学史地位,以及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她要求广大文学工作者要学习顾毓琇先生满腔热情、追求进步的赤子情怀,勤奋执着、探索创新的艺术精神,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古今中外文明成果并创造性地运用的学术境界与胸怀,教书育人、师表天下、传授知识与传承文明的无私奉献精神,遵循规律、严谨治学、融通人文与自然科学的文化情怀。
顾毓琇铜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所作。吴为山在揭幕仪式中说:“在现代文学丰碑林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立文理大师顾毓琇先生之铜像,可以说是适得其所。作为塑像作者我感慨万端。”同时他回忆了在2002年4月前往纽约奥克拉荷马城拜会顾先生,并为之塑像时的情景。他说,从顾先生的身上,他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诗意,更是一种境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自我写照。从顾先生深邃而淡定的眼神中,他看到一种精神的存在;从顾先生颤抖而坚定的手上的道道脉管中,他感到流动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捐赠仪式前,刘延东还接见了顾毓琇先生亲属,她对顾毓琇先生家人的捐赠举措表示赞赏,指出顾毓琇先生塑像落成以及文献文物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对顾毓琇先生文学成就、文学贡献的最高肯定,也是表达对顾毓琇先生怀念和敬意的最好方式。
由顾毓琇后人顾慰庆、顾宜凡捐赠的几十件珍贵文物中,有些是顾毓琇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文学作品,其中《芝兰与茉莉》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继鲁迅的《阿Q 正传》之后出现的第四部中篇小说;仪式上还展示了冰心30年代书赠顾毓琇的长幅,巴金给顾毓琇的题字“我也曾是顾先生的一个读者”,以及曹禺为《顾毓琇戏剧选》所作的序言。此外,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刘海粟等人赠给顾毓琇的诗画,也生动反映了顾毓琇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
“我们希望通过父亲朋友之间的书信来往反映父亲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和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思想。”顾慰庆说,“父亲的生前的心愿,就是回到故乡。如今他的文物文献保存在中国,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捐赠仪式结束后,刘延东、钱正英为座落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百花园内的顾毓琇铜像揭幕。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字一樵,江苏无锡人。中华民国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禅学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控制理论的先驱,同是也是著作等身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常年旅居海外,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曾和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并应茅盾等人的邀请加入文学研究会。顾毓琇用笔名“顾一樵”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小说、戏剧、诗词等文学著作五十余部,诗歌近8000首,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先驱和中国文学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之一。抗战时间,他创作了现代剧《古城烽火》、《岳飞》,组织劳军公演,鼓舞后方士气。作为教育家,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创建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曾先后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化工学院、南京东南大学等校名誉教授。此外,他还是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以及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